院系专业


 
 
信阳建筑工程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阳建筑工程学校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二、入学要求
三、学制(修业年限)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三)职业能力
1.行业通用能力
2.职业特定能力
3.跨行业职业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要求
七、课程设置及简介
(一)公共基础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三)专业 (选修)课程
(四)公共素质课程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学历层次要求
2、资格证书要求
3、人员配备要求
(二)教学设施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配备
2、图书文献配备
3、数字资源配备
(四)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1.基本素养评价
2.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评价
3.岗位实习评价
(六)质量管理
1.组织机构
2.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十、毕业要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
专业代码: 7102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学制(修业年限)
学制:3年
四、职业面向
专业所属 职业类别 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类型 信息
技术
办公自动化技术
计算机信息管理
计算机操作员
打字、排版员
计算机操作员初级工、中级工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代码 710201 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 计算机装配高度员
计算机检验员
计算机硬件技术员
计算机维修调初级工、中级工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图文信息处理 图像制作员
计算机排版操作员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文秘办公、图文处理及编排、计算机产品销售、计算机设备应用维护及维修、信息采集与加工,网络营销,商务网站维护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造意识。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职业能力
1.行业通用能力
(1)具有文字快速录人的能力。
(2)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的能力。
(3)具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
(4)具有平面媒体与立体媒体设计与制作能力。
(5)具有平面二维动画制作能力。
(6)具备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相关的技术与能力。
(7)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城的技术提升与推广的能力。
2.职业特定能力
(1)办公自动化技术:能快速进行汉字录人,能对文档排版及图文混编等进行复杂操作,能够在 Excel中进行复杂的表格的处理。具有制作幻灯片并合理设置动画效果的能力,能对常用办公设备进行熟练操作及日常维护,能运用Photoshop软件完成图形图像的设计和处理,能进行专业化排版。
(2)计算机设备维护:掌握营销管理的基本技术,能进行常见数码产品的营销;熟悉计算机设备的性能,能进行计算机设备的维护、维修、保养。
(3)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充分了解国家相关计算机网络法律政策,能对数据库进行熟练操作及维护,能对网络安全及网站安全采取一定的措施能对网站的功能进行分析并全面掌握使用,能对页面进行修改。
3.跨行业职业能力
(1)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2)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3)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要求
类别 课程名称 说明
文化基础课程 思政 基本能力或行业通用能力课程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
专业课程 Office 办公应用案列教程 专项能力训练课程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及实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及实训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及实训
专业选修课程 PS 平面设计 能力训练课程
网络模拟软件
汉录
公共素质课程 心理健康  
体育健康
艺术
社团
礼仪修养
德育班会
劳动体验
技能 实习 技能等级训练
考取技能等级证
技能大赛
技能考核
 
七、课程设置及简介
(一)公共基础课程
应准确描述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
(1)语文
语文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现代文阅读与欣赏训练、文言文阅读与欣赏训练、实用文体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信息搜集整理与运用能力训练。注重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为计算机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提供基本语言的支持,加强语文实践,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2)英语
英语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练,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听懂英语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同时结合计算机专业要求,渗透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计算机职业场景中的应用能力。
(3)数学
数学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初步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与创业的准备。
(5)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全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应对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专业(技能)课程
(1) Office 办公应用案列教程
Office办公应用案例教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 学习 “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以及“演示文稿制作 软件”三大组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实战。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 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办公软件知识,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以后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的信息处理奠定基础。
(2)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计算机组转与维修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各部件的类型、性能和组成以及系统设置、调试、优化升级等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及相互联系和作用,掌握计算机组装、维护与计算机常见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组装微型计算机,学会常用的维修、维护方法。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设备维护与营销技能方向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学习中小型网络的基本结构与传输介质的基本知识、常用网络设备的基本使用和配置方法、VLAN 的相关知识、网线网络组网的基本知识、防火墙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网络系统和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理解基本原理,掌握交换机、路由器、无线网络设备、应用服务器等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方法,能够对企业、家庭、办公室等进行中小型网络的设计规划、网络连接及故障排除以及网络设备的配置及管理等。
(4)VisualBasic 程序设计
VisualBasic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来学习程序设计的基础与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编程基础知识,使学生理解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其它编程软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 (选修)课程
(1)PS 平面设计
Photoshop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学平面设计的基本知识、平面设计的颜色模式、平面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图形设计领域的前沿知识,掌握 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和色彩理论,掌握各种工具和滤镜的使用方法,学会滤镜、通道、路径和蒙版等工具的处理技巧,学会透用各种技术处理实际项目,能进行一定的创意设计。
(2)网络模拟软件基础
为网络课程的初学者提供辅助教学的实验模拟器。使用者可以在该模拟器中搭建各种网络拓扑,实现基本的网络配置。
(四)公共素质课程
(1)心理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开设,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2)体育健康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3) 艺术
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4) 社团
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5)礼仪修养
学会基本得礼仪知识。
(6)德育班会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
(7)劳动体验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序号 课程类别及名称 教学时数

学期学时分配(周学时)
总计 讲课 实训
1 文化
基础
课程
思政 144 128 16   4 2 2 2 2    
2 语文 360 270 90   10 5 5 5 5    
3 数学 360 270 90   10 5 5 5 5    
4 英语 288 208 80   8 4 4 4 4    
5 专业
课程
Office 办
公应用案列教程
288 144 144   8 4 4 4 4    
6 计算机组装
与维修及实
288 180 108   8 4 4 4 4    
7 计算机网络
技术与应用
及实训
        8     4 4 4 4
8 Visual
Basic 程序
设计及实训
288 144 144   8 4 4 4 4    
9 专业
选修
课程
PS 平面设计 72 30 42   2 1 1        
10 网络模拟软
件/汉录
72 10 62   2 1 1        
11 公共
素质
课程
心理健康 72 32 40   2 1 1        
12 体育健康 144 40 104   4 2 2 2 2    
13 艺术 72 30 42   2 1 1        
14 社团 18   18   0.5 1/4 1/4 1/4 1/4 1/4 1/4
15 礼仪修养 18   18   0.5 1/4 1/4 1/4 1/4 1/4 1/4
16 德育班会 18   18   0.5 1/4 1/4 1/4 1/4 1/4 1/4
17 劳动体验 18   18   0.5 1/4 1/4 1/4 1/4 1/4 1/4
18 技能 实习       29周     1周 1周 1周 8周 18周
19 考证                   10周  
20 技能大赛       8周     4周   4周    
21 技能高考       36周           20周 16周
  学时合计 2520 1486 1034 73周 78 35 35 35 35 20周 18周
 
注:
1. Office 办公应用案列教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周4节课,其中两节讲授,两节实训。
2.社团、礼仪修养、德育班会、劳动体验晚自习课上,四门课程轮流上。
3.第一学期有一周集中实训、第二、三学期有三周集中实训、第四学期有两周集中实训。
4.第四学期有两周毕业教育。
5.每期20周,复习考试考核两周。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通过培养与引进结合,业务进修与企业实践结合等方式,促进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全面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使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达规范化要求。
1、学历层次要求
公共基础课教师应有与授课课程对口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专业课任教师本科学历已达到 100%。
2、资格证书要求
专任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专任专业教师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 95%。以上;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3年以上对口工作经验并具有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且达到专业教师资格证书。
3、人员配备要求
专业课教师中,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不低于 50%;专业课教师每年参加企业实践学习或各种专题培训;本校专、兼职教师不少于本专业全部教师的 70%师生比。
(二)教学设施
 
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
1 微机室 基本软件的操作实训 教师用电脑、电子白板、学生用电脑、交换机、稳压电源、机柜
2 计算机组装实训室 计算机组装、检测、维修 主机、显示器、稳压电源、多功能电脑桌、投影仪、计算机散件、计算机外设
3 3D 设计实训室 3D 设计与制作 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电脑、工作台、手绘板、软件部分、技术服务、3D打印机。
4 网络实训室 网线的制作、虚拟网络设计 计算机、多功能电脑桌、网线、网络钳、网络测试仪、双绞线、RJ-45水晶头、光纤、集线器、专业软件、稳压器等
5 平面设计实训室 平面设计 高配计算机、多功能电脑桌、综合布线、集线器、稳压电源、专业软件、数码相机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配备
德育课教材:严格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德育课等有关教材的通知,使用中职国家规划的德育课教程。
文化课教材:严格按照河南省职业教育对口升学的实际教材。
专业课教材:严格按照河南省职业教育对口升学的实际教材。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求模式的要求来选择对应的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
根据计算机专业开设课程计划,配备图书文献,以提供学生查阅,提高其知识面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拓展眼界,从而辅助提高其专业技能。
3、数字资源配备
学校配备有2个专业计算机功能室,以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提升。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本专业教学特点,第二学年按专业方向安排专业课和技能实训课及教学实习,第六学期安排企业顶岗实习。
(2)学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就业岗位需要以及目前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生就业情况,设置4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平面设计学生可按照某一方向的课程项目进行训练。
(3)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室建在机房,把企业引入学校,“形成”课堂与岗位、“教学与实训”相互融合的培养平台,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模拟企业工作项目,实现课堂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让学生切实体验工作流程,实现从从学生向企业员工的“零转变”
(4)建设计算机专业特色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环境氛围
(5)逐步建设全真性职场教学环境,根据教学要求新建网络实训室并不断完善已有实训室。合理设计校内实训室的人文环境、工位配置、操作规程和标准、人员配置以及环保规范等,提升实训室的软环境建设水平,搭建理实一体化职场教学平台,为学生的实验实习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艾化的无缝隙对接。
(6)建立学校,合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多方互动评价机制,形成多元主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分级分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创业能力等多方面进评价,突出技能和规范标准化及熟练化的考核
(五)学习评价
由学校、用人单位共同实施评价,基本素养和文化知识及技能主要由学校通过学生课程学习的作业、课堂提问、出勤、考试、技能考核等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顶岗实习评价以实习单位为主,通过实习考勤、实习记录、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方面,结合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1.基本素养评价
基本素养包括品德素养、团队合作、敬业精神、组织协调三个方面。
具体要求:
品德素养:诚实守信、公平正直、吃苦耐劳、文明礼貌、勤俭自强、乐于助人。
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与人和谐相处,团结协作。
敬业精神:有很强的事业心和主人翁责任感,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对学习和工作态度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具有奉献精神。
组织协调:能积极参与组织各项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2.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评价
专业素养包括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三个方面。
具体要求:
文化知识:文化基础好,知识面宽,开设的公共课学的扎实,信息处理能力强。
专业基础:开设的专业领域的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常识掌握到位,专业知识面开阔。
专业技能:开设的专业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学的扎实,能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强,与岗位要求实现对接。
3.岗位实习评价
考核成绩参照实习单位鉴定以及学生个人的实习考勤、实习记录、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成绩及格及以上者获得相应的顶岗实习学分。
(1)优秀
实习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能很好的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绩优异。
(2)良好
实习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能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绩良好。
(3)一般
实习态度基本端正,能较好的遵守实习纪律,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主要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
(4)及格
实习态度基本端正,能较好的遵守实习纪律,基本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但不够完整、条理。
(5)不及格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为不及格:未达到实习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不认真,或内容有明显错误;未参加实习的时间超过全部时间三分之一者;实习中有违纪行为,造成恶劣影响者。
(六)质量管理
1.组织机构
成立由企业、教育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成立教学管理团队,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
2.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按照学校教学模式评价要求,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1)课堂教学教师工作状态评分细则(权重 40%)
课堂教学教师工作状态评价表
 
 
评估项目 评估标准与等级
A 级 B 级 C 级
仪表
(20分)
服装整齐,着正装
(16-20分)
未正装,但服装整齐、得体(12-16分) 服装不整齐(<12分)
精神状态
(20分)
精神集中,情绪饱满
(16-20分)
精神不自然,比较紧张(12-16分) 无精打采,心不在焉(<12分)
形体姿态
(20 分)
始终保持良好站姿,没有多余的小动作,并能通过得体的肢体语言调动生。(16-20分) 保持良好姿态,没有太多的小动作。(12-16分) 姿态不端正,不得体,有很多不良小动作。(<12 分)
语言表达
(20分)
吐字清晰,语速、音量适中并起伏变化,富有感染力。(16-20分) 吐字清晰,音量适中
(12-16分)
语音含糊、音量过高或过低,语速快或慢,学员听不清。(<12分)
教学开关
(20分)
并关运用得当,师生互动好。(16-20分) 能够使用课堂开关,师生互动交好。(12-16分) 并关运用欠合理,师生互动少(<12分)
 
(2)教师课堂教学评分细则(权重 60%)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序号 评估内容 评估等级
1 教学文件齐全(包括实训指导书、适用的实训器
材、工作页等)
A 级 B 级 C 级
2 实训室整齐,设施、材料齐全,设备完善,完善率达95%以上。 10-8分 8-6 分 <6 分
3 内容符合教学目标,贴近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内容充实,容量适当。 10-8 分 8-6 分 <6 分
4 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初衷的积极性。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和试讲机会。 10-8 分 8-6 分 <6 分
5 实训紧凑,各阶段时间分配合理,效率高。实训过程中指导认真,注意培训学生的创新识 10-8 分 8-6 分 <6 分
6 组织科学合理,学生能够得到充分训练。 10-8 分 8-6 分 <6 分
7 教学纪律好,严格要求,学生都能认真操作,认真记录实日志,注意安全教育。 10-8 分 8-6 分 <6 分
8 有规范的实训报告,实训总结或上课工作页,教师认真批改、修改。批改、修改率为 100%。 10-8 分 8-6 分 <6 分
9 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效果良好,学生有全部掌握实训内容. 10-8 分 8-6 分 <6 分
10 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注意职业素质教育。 10-8 分 8-6 分 <6 分
 
十、毕业要求
1、在规定的学习时间段内,无留级、留校察看等不良记录,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
2、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3、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